中航系三公司集体停牌 谁是下一个央企整合巨头-凯发真人首先娱乐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覃秘) 继中远、中海旗下上市公司集体停牌后,另一重量级央企中航工业旗下三家公司也于今日宣布停牌,停牌原因分别是拟筹划重大事项或有重大事项未公告。由于三家公司同属中航工业旗下,又均有较强的资产注入预期,有市场分析人士推测,此次集体停牌或预示中航工业集团又将有新的整合动作。此前,中航工业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中航资本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已于8月7日起停牌。
具体来看,三公司的停牌公告内容都非常简单,几乎未作任何暗示。中航飞机和中航机电的公告内容基本一致,均为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未披露复牌时间。中航电子则公告,公司因重要事项未公告,并承诺将及时公告,预计于股票停牌之日起的五个工作日内公告并复牌。
从发展战略角度看,三家公司都存在一定的资产注入预期。如中航电子,公司为中航工业旗下航空电子系统旗舰公司,此前已有过三次资产重组,并因此奠定了中航工业航电系统整合平台的地位,其已于2014 年托管了母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在科研院所改制和军工资产证券化的大背景下,托管的五家科研院所存在改制注入的可能。据公开信息,中航电子托管的五家科研院所分别为雷电院(607)、光电所(613)、无线电所(615)、飞控所(618)和计算所(631)。
另如中航飞机,公司是我国唯一的轰炸机、运输机生产厂商,主要生产机型有轰六、飞豹、运八和运20,近年来公司加强了民用飞机的研发制造,涡桨支线飞机包括新舟60、新舟600和在研的新舟700系列,此外公司承担了大量飞机零部件的制造任务,主要包括大飞机c919部件生产、arj21的85%以上的制造量、飞机起落架、飞机制动系统以及国际转包生产零部件等。据券商研究报告,一飞院(603所)存在注入公司的可能。
中航机电同样资产注入预期强烈。2013年年底,公司控股股东中航工业集团将18家公司委托上市公司管理,去年11月,公司曾披露拟以现金收购其中的五家公司,即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枫阳液压有限责任公司以及kokinetics gmbh,市场人士分析,其余托管公司未来注入的概率也相当大。此外,航天机电系统内的两个事业编制研究所,609所和610所在未来也有注入上市公司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机电正在筹划定向增发,拟以18.88元每股的价格,向航空产业公司等八名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募资不超过26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该方案目前已获国资委批复,并获证监会受理。
中航飞机则是刚刚完成再融资。据公告,公司以26.13元每股的价格向财通基金、国华人寿等八名发行对象发行约1.15亿股,募得约30亿元资金,将用于投资数字化装配生产线条件建设、运八系列飞机装配能力提升、机轮刹车产业化能力提升、关键重要零件加工条件建设、国际转包生产条件建设、客户服务体系条件建设等项目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进一步查询,公司该次定增底价为13.11元,最终发行价约是定增底价的两倍。
中航工业是特大型国企,于2008年11月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中航工业的资本运作十分积极,五年左右时间将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从15%提高到了55%,但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认为这一比率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航空制造业来说仍显不足,提出各个业务板块都将成为独立的上市公司以进行资产整合和业务开拓,集团则负责战略管控和财务控股。
【相关资讯】
尽管当事方已经不断澄清,但关于南北船合并、宝钢与武钢合并、四大航运合并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无疑,本轮央企重组正在启动,它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能源、资源、电信等战略行业中的企业巨头。
中国证券网讯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徐占斌近日在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上明确提出,加快提高军工资产证券化率,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十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平均只有30%左右,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刚刚起步。各层面的信息说明,在推进军工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空间仍然巨大。
【投资机会】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指数领跑大盘。
我国十大军工集团目前证券化率相较于国外依旧较低,潜在资产证券化空间大,在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军工科研院改革等背景下,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前景令人期待。
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停牌,原因均为接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通知。央企改革大幕似已揭开一角。
从权威渠道获悉,央企重组热度全面升温,而军工类企业的整合更是快马加鞭,相关概念股整合预期升温,中短期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国投电力宣布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从24日起停牌。至此,国投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仅有国投新集(601918)、中成股份(000151)未曾在近一年筹划重大事项。
谁将成为下一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尽管当事方已经不断澄清,但关于南北船合并、宝钢与武钢合并、四大航运合并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无疑,本轮央企重组正在启动,它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能源、资源、电信等战略行业中的企业巨头。
2015年是国企大重组、大整合的一年。
2015年被市场称为国企改革的“落地年”,市场预期,由国资委监管的112家央企可能会重组为30到50家左右,这是未来5至7年之内国企改革将要实现的目标,届时目前央企将有一半以上不再控股,为此,央企合并浪潮越来越强烈。
此前,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已宣布合并。此外,尽管当事方已经不断澄清,但关于南北船合并、宝钢与武钢合并、四大航运合并的传言仍然此起彼伏。无疑,本轮央企重组正在启动,它瞄准的对象并非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企业,而是能源、资源、电信等战略行业中的企业巨头。
那么,继南车与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之后,谁将成为第三个合并的央企巨头?
最有理有据的整合传闻:
南北船高管对调引猜想
中国的民船业务已经占到全球的70%左右,在该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合并的必要。
南北合并传闻之后,“南北船”也借着合并的猜想在股市火了一把。中国重工和中国船舶两只股票自传闻传出以来,一个月的时间涨幅均达50%左右。对于两家公司的合并,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南北船合并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合并是小概率事件。
3月25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双双发布消息称,中船工业原董事长、党委书记胡问鸣任中船重工董事长、党组书记;中船重工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董强任中船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即所谓“北船”和“南船”领导层对调。这推升了市场对两大造船集团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与南北车类似,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堪称造船行业的南北船。历史上,南北船本属一家,均成立于1999年7月1日,由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成立。据公开资料梳理,中国三大造船基地分别位于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其中后两者属于中船工业,环渤海湾属于中船重工。
从上市公司来看,目前两船各拥有3家上市公司:中船重工旗下包括中国重工、风帆股份、乐普医疗;中船工业旗下拥有中国船舶、广船国际、*st钢构。
从经营业绩来看,中船重工的三家关联上市公司近4年都保持盈利,而且业绩相对稳定。但中船工业旗下3家公司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造船行业不景气影响,业绩下滑明显。其中以中国船舶为例,其从2008年最高时一年盈利42.6亿元大幅下滑至2014年亏损4036万元。
民生证券军工分析师石山虎表示,中国重工主要以军工订单为主,这两年船舶业务占比有所下降,主要是主动放弃了一部分盈利能力较弱的民船业务。另外,这两年国家为了发展海军建设,也是为了开发南海、东海、北海,特别是南海,中国重工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军方的业务。
“和南北车合并为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不同,中国的民船业务已经占到全球的70%左右,在该领域没有竞争对手,因此没有合并的必要。”石山虎说,“现在要实施的是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实施走出去战略,比如把船舶卖到东南亚去。”综合上述因素,石山虎认为“合并是小概率事件,概率几乎为零”。
最犹豫的整合传闻:
两桶油分拆合并传闻不断
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进行合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的时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早在今年春节期间,坊间就传出中石油、中石化将要合并的传闻。截至目前,对于传闻,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认”。
历史上看,1982年和1983年,中国分别成立了中海油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石化集团前身),但两大企业兼具行政职能。1988年,中国撤销石油部,被撤销的部门被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即现中石油集团前身。
紧接着,与其他央企一样,上述3家石油企业进行了地域式分工。中石化主要是炼油,中石油的业务主要就是生产。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彼此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这些大型企业也积极地向其他领域发展,使得彼此的业务出现重叠。此前一年,还有传闻称要对三桶油进行分拆。
对于传闻,虽然中石油、中石化官方一直都予以“ 否认”。但合并传言一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及两大集团旗下其它上市公司的股价也曾一度出现异动,至今涨幅也非常明显。
事实上,不管官方有没有表态,对于合并传闻,市场本就争议颇多。综合各方面观点,一方分析认为,两家公司合并,将打造成一家足以和埃克森美孚相抗衡的企业;另一方观点却称,合并涉及到垄断等方方面面,短期实施的难度太大。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指出,若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中化四家国有石油化工公司进行合并,“将重回当年石油部时代,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对于中石化来说,今年本有远比合并更重要的事要做——混合所有制改革,吕大鹏此前曾表示,今年是中石化很重要的一年,“如果说去年大家都在热议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那只是铺垫,而今年,你可以看到更多动作。这才是真正地拉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帷幕”。
安信证券的研报认为,油气体制改革的口号虽然已经进行呼喊多年,但是无论从进程还是结果来看依然十分滞后和低效。回顾2014年,我国在油气领域改革取得了很多突破,预计2015年“三桶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将继续,市场对于油气领域的改革依然报以重望,油气改革主题的热情仍将持续。
最引人遐想的整合传闻:
两钢整合众说纷纭
宝钢武钢已各成体系,且形成3~5家大钢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干钢企做“架子”。宝钢武钢两个“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 1。
3月份,工信部就《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提出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
与此同时,武钢股份董事长此前向媒体表示,中国的钢铁行业若要削减过剩的供应,整合至关重要。中国政府正在制定政策以削减过剩的钢铁产能,包括鼓励钢铁行业的并购。这推升了市场对武钢和宝钢几大钢企可能进行合并的猜想。
不过,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3月23日晚间同时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了两家公司合并的传闻。
兴业证券认为,目前市场不断有各大央企整合传言,包括造船业的中船重工和中船集团,钢铁行业的宝钢和武钢合并等;尽管当事方都公开澄清传言,但南北车案例在前,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推进过剩产能整合做强,走出国门,因此市场对相关主题概念股尤为偏好。预计宝钢、武钢合并预期将持续,武钢股份最为受益,对整个行业有利好。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南车北车案例在前,钢企则不同,宝钢武钢已经各成体系,且形成3~5家大钢企肯定需要整合骨干钢企做“架子”。宝钢武钢两个“架子”堆在一起,效果不见得是1 1。
虽然市场声音不同,但合并预期仍然强烈,而且官方表态也引人遐想。武钢董事长邓崎琳近期也公开表态,武钢正积极尝试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推进股权多元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关于市场传言的武钢与宝钢合并,从国企改革的大背景及思路(成立国有资本运营/投资平台)、钢铁行业发展历史、微观调研的企业内部看法等综合分析,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邓崎琳同时表示,一旦合并发生将对公司带来实质性利好,比如减少恶性竞争、拳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全国范围内的资源整合、技术及管理共享等诸多方面。随着中央巡视组在4月底结束巡视,公司储备的相关转型及改革措施将陆续付诸实施。
时间最长的整合传闻:
中煤神华合并倒计时?
煤炭两大央企合并契合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央企整合重组的方向。神华和中煤的竞争格局与南北车如出一辙:合并难度在央企合并中最低。
南北车之后央企整合进度最快版本: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合并进入倒计时!
关于神华和中煤可能合并的传闻,早在2008年8月就已传出!时隔近7年之久,随着南北车合并掀起的“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新一轮央企整合浪潮的大幕开启,有传闻称,中煤能源和中国神华的合并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在对待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合二为一”的问题上,从20世纪末期开始,不少能源专家一直在积极呼吁,倡导尽早实施。无论是煤炭品质、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等来说,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应该合并,合并后对两大煤业所面临业绩持续下滑困境有所改善。
2014年煤炭市场整体疲软,煤业巨头还陷在业绩继续下滑的困境中。神华、中煤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两公司去年净利润均曝出同比下滑,且两家公司在收入、煤炭销售量、产量等数据上呈现普降的状态。其中,神华净利润同比下降19.4%,中煤净利润同比下降78.6%。
汇总两家公司的财报分析可以看出,煤炭销量、售价下降及煤炭市场供大于求是导致净利润下滑的主因。2014年,神华的国内煤炭销售量为439.6百万吨,同比下降12.7%,占煤炭销售总量的97.4%。商品煤销售价格为351.4元/吨,同比下降10.1%。201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368.07亿元,同比下降19.4%。
与神华相比,中煤的局面更为窘迫。自产商品煤销量同比减少9.22百万吨、综合销售价格同比下降55元/吨,使得中煤的煤炭业务对外销售收入同比减少105.4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也从2013年的35.76亿元下降至7.67亿元,同比大降78.6%。
从操作难度上讲,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总监吴洪鹏指出,煤炭两大央企——神华集团和中煤集团的合并,也正契合了当前我国“一带一路”大战略下央企整合重组的方向。神华和中煤的竞争格局与南北车如出一辙:合并难度在央企合并中最低。
动作最大的整合传闻:
四大航运齐整合?
重组预期并非无中生有,无论从国家战略、央企改革、行业现状以及高层执行力等层面来分析,航运央企的重组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实施的时间点很可能并不遥远。
央企整合最新的传闻就是中国远洋、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以及招商局集团之间的一种整合。
市场如此追捧四大航运央企整合,其沸点出现在中海海盛4月15日的一则公告上。中海海盛公告称,接到控股股东中海集团通知,中海集团正在筹划与中海海盛有关的重大事项。鉴于该事项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股票自4月15日起停牌。
受四大航运央企的整合传闻影响,四大航运央企旗下的中国远洋、中远航运、招商轮船、中海集运、中海海盛和中海发展均发布澄清传闻公告。除中海海盛正在停牌之外,上述个股在传闻当日全部涨停。然而,6家公司的澄清公告发布后,所有公司的股价仍然受到投资者追捧,大幅上涨。
尽管公司否认,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将是大概率事件。
“澄清传闻公告是义务披露,无法证伪重组传闻,因为决定权不在上市企业和控股集团手上。”海通证券交运分析师姜明认为,“重组预期并非无中生有,无论从国家战略、央企改革、行业现状以及高层执行力等层面来分析,航运央企的重组会是大概率事件,而且实施的时间点很可能并不遥远。”
实际上,市场对航运央企的整合预期始于2006年年末。2006年12月,国资委公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数量将由目前的161家减少至80~100家。于是,围绕航运央企的整合行动开始受到业内关注。
姜明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背后逻辑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两家航运集团船队大、体量足,连续亏损可能引发国家层面对航运企业的战略布局;其次是因为市场重合度高,双方强强联手、改善经营存在理论可行性;最后是双方集团及旗下公司高管、经营层主要领导很多都具备两家公司的工作履历(目前中海和中远集团一把手都曾在对方公司担任过高层职务),具备整合的基础。所以他亦认为航运央企的重组是大概率事件。
军工央企提速资产证券化 整合红利浮现
中国证券网讯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徐占斌近日在军民融合发展论坛上明确提出,加快提高军工资产证券化率,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十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平均只有30%左右,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刚刚起步。各层面的信息说明,在推进军工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军工央企资产证券化空间仍然巨大。
据上海证券报7月22日消息,中国船舶集团公司新闻处处长徐锦玲21日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上表示,在资本市场,中国船舶要大力推动军工资本上市,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成果共享。中国船舶重工办公厅副主任杨焕志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
从各大军工央企的实际动作看,也的确在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步伐。以中国船舶集团为例,“2013年、2014年我们以旗下广船国际为平台推动军工资本上市,整合收购了旗下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造船企业龙穴造船、优质军工资产黄埔文冲以及民营资产扬州科进船业,实现了军工资本证券化的重大跨越。”徐锦玲说。
杨焕志也表示,中船重工旗下上市公司——中国重工2013年启动84.8亿元定增计划收购关联方核心军工资产后,军工资产证券化再度迈出实质性步伐,接下来还将进一步推进军工资产证券化。
而此前,中国重工董秘杨晓英表示,2014年公司已正式完成了核心资产证券化,接下来将稳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工作,未来将有四大科技控股公司作为这批科研院所上市的载体。
中航工业集团高层也透露,如果科研院所改革政策能落实的话,集团80%的资产证券化率任务将很快完成。一直以来,中航工业在资本市场上可谓长袖善舞,今年还与上交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军工资产证券化、互联网金融创新、军工企业ipo、再融资及重组并购等四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十大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水平平均只有30%左右,其中中航工业集团经过数年整合后,其资产证券化率也仅仅超过50%,因此未来整个军工央企仍然有巨大的整合空间。
另一方面,“民参军”也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袁杰就建议,要加大民营资本参与军转民项目建设的力度,在项目交易转让、合资入股等方面设计公平公开机制,鼓励军转民项目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设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上市融资。
方正证券军工板块分析师韩振国认为,国企改革、军改及军工科研体制改革政策逐步出台、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军队信息化建设推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等将持续刺激军工股走强。a股中军工龙头企业钢构工程、中国船舶、中航飞机、中直股份等,望直接受益于军工证券化对于融资渠道的拓宽。
航运央企整合启幕 a股风口渐聚
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停牌,原因均为接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通知。央企改革大幕似已揭开一角。
上证报记者分析超过50家央企的年中会议发现,在国企改革的“风口”上,近期密集召开的各大央企年中会议传递出下半年央企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向: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保增长成为下半年央企的首要目标;顺应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央企下半年创新、改革亮点多多;与之相随,央企资产证券化将向纵深推进。
保增长为首要目标
记者翻阅了50多家央企的年中会议报告及相关会议情况发现,“保增长”是大多数央企下半年首要目标。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董事长王小康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对集团来说,第一就是要稳增长,要多措并举做好收入和效益的增长。
这些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是,绝大多数央企上半年发展稳中有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部分亏损央企同比情况也明显好转,甚至部分业务扭亏为盈。其中,招商局集团整体经营在金融板块的带动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0.53亿元,同比增幅51.1%;实现利润总额239.03亿元,同比增幅47.7%;航天科工上半年营收、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15.5%、10.7%;即便是业绩持续不振的中铝公司,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也明显出现好转,铝业板块更是实现扭亏为盈。
分析人士表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渐大,但鉴于央企运营态势良好,结合接下来的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国企改革等有利因素,央企下半年有望实现“保增长”目标。
创新成最大看点
在央企的下半年主要工作任务中,“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成为其创新的“标配”;二次创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亦可圈可点。
航天科工集团在下半年任务中明确提出,要融入产品服务定制化、产业互联网等新趋势,抓好“互联网 ”应用、安全保密等工作。航天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旗下现有航天信息、航天通信、航天晨光、航天长峰、航天科技、航天电器等上市平台。
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表示,要充分借助“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支持,加快思维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中航工业旗下目前有中直股份、中航电子、中航黑豹、中航重机、成飞集成等诸多a股上市平台。
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则在年中工作会议上指出,集团将深入推进“三产一科创”(产融结合、产城联动、产网融合和科技创新)的重大项目,包括认真研究探索在北京中关村设立“招商局科技创新发展研究院”。
值得关注的是,主动结合地方发展政策、产业方向,加快创新发展成为央企创新新模式。宝钢集团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表示,将紧密结合国家创新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还将紧密结合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要求,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通过智慧制造、工业4.0等加快推进传统钢铁业的转型升级。
而结合央企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改革路径与最新进展,资产置换、设立产业基金、战略合作成为良好路径。宝钢集团通过旗下华宝信托与上海临港集团联合发起成立了规模100亿元的临港产业园区开发基金,在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同时,探索行业转型之路。
“创新是下半年央企最大的看点。”一券商人士表示,“创新和新兴产业是国家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可为央企注入新活力、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下半年央企的相关布局值得关注。”
资产证券化向纵深推进
按照此前国资委设定的2015年央企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的目标,今年下半年央企资产证券化将向纵深推进。
分析人士表示,下半年央企资产注入、引入战投和员工持股等题材的投资机会可期。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国资证券化主流方式包括国资控股公司整体上市,国资控股公司主业资产上市,跨集团资产置换、借壳上市;央企资产证券化主要借助其上市平台进行资本运作,预期央企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将是主要方式。
而申万宏源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半年央企、地方国企改革都值得期待,预计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名单将于下半年公布,地方国资改革方案也将陆续上报。谢伟玉认为,央企改革的逻辑是“做大做强做优”,对外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走出去,对内进行兼并重组。
宝钢集团在提及下一步工作时明确表示,将推进重组。在钢铁行业去产能化、提高产能集中度进程中,宝钢将加快推进改革,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勇于创新、加快转型发展。
恒天集团在资产整合方面已卓有成效,在接连卖壳中国服装(现新洋丰)、恒天天鹅、*st海龙后,目前旗下a股上市平台仅剩经纬纺机,兼营商用汽车、医疗设备、农用机械以及信托业务。恒天集团表示,接下来还将创新资本运营模式,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事实上,一些央企已有所动作。7日晚间,中海集运、中海发展、中国远洋、中远航运四家公司同时公告停牌,原因均为接到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通知;早在4月份,有关上述4家公司在大股东层面整合的消息就已传出,但彼时4家公司均发布了澄清公告,否认大股东间的整合。
5日晚间,五矿集团旗下中钨高新发布停牌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五矿集团正在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目前五矿集团旗下尚有株冶集团、金瑞科技、五矿稀土等上市平台。
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拆分资产挂牌新三板成为央企资产运作的新选择。中核控股表示,已就其下属中国同辅股份有限公司股改上市召开多次上市工作沟通会议,制定了多种可行性方案。中核控股积极推进板块深化改革工作,上半年开展了凯利公司新三板挂牌及浦原、黎话等股权多元化试点,并就挂牌新三板与申万宏源进行了深入沟通。
中国电科于7月1日在上海召开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通公司”)创立大会,这是中国电科旗下今年首家股改获批企业。中国电科表示,此次股份制改革是微通公司借助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科委的政策扶持机遇,完善公司资本结构、借助证券化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也为公司规范运作、申请新三板上市形成了基本框架、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上海证券报)
军工央企整合全面升温 12股重大机遇
从权威渠道获悉,央企重组热度全面升温,而军工类企业的整合更是快马加鞭,相关概念股整合预期升温,中短期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投资机遇。
央企重组热度不减 中国重工拟与控股股东业务整合
中国中车虽以a股、h股双双下跌超过10%而结束上周的首次亮相,但央企改革行情热度不减。上周五,船舶概念股更是以高涨接力,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旗下的中国重工(601989)6月12日下午临时停牌,市场再次燃起“南北船”整合预期。今日,中国重工公告披露了控股股东中船重工业务调整的动向。
公告显示,中国重工日前接到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通知,拟对其自身相关业务进行调整,部分业务涉及中国重工。其中,中国重工拟以持有的动力相关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参与中船重工拟打造的动力业务平台公司。目前,上述对外投资方案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也不涉及发行股份。
据了解,中国重工作为中船重工旗下子公司,已经启动了相关资产证券化运作。2014年1月,中国重工完成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净额83.16亿元,并收购控股股东旗下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成为首家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上市公司。
此外,同日上演类似中国重工临时停牌剧情的还有长江电力,不过公司当日公告筹划资产收购。在南北车合并引领的本轮央企改革潮流下,市场弥漫着对下一个“中国中车”的寻觅热情。虽然早在4月便对相关传闻进行澄清,中国远洋和中海发展子公司5月在新加坡合资成立了中国矿运有限公司,仍然引发市场对两家航运央企合并重组的猜想。
针对南北船整合猜想,银河证券研报表示,相对看好中国重工成为最终整合平台,但由于南北船如果合并,资产规模大于南北车,另外上市公司层面涉及军品、院所改制,以及涉及集团整合,时间跨度可能较大。
行业层面上,船舶行业不同于轨道交通设备行业,目前景气程度并不高,而且整合后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尚有分歧。此外,南船(中船集团)内部军船资产证券化进程尚不明确,旗下核心军品资产江南、沪东两大船厂尚未注入上市公司。
从宏观政策层面,国企改革推动力度不断加大。继国企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出台,6月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企业增收节支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央企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推动相关子企业整合发展,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推动资产证券化,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分析指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逐步明朗,央企改革试点进展顺利,未来央企改革和整合有望大规模破冰。
另据统计,目前约20省已经出台地方国资改革指导性意见,广东、上海等地方国资改革也进一步深入。其中,珠江啤酒6月3日公告,控股股东珠啤集团的100%国有股权将被划入广州国资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成为国资全资控股,并于6月4日紧急停牌宣布筹划非公开发行。而光明集团旗下的光明乳业6月8日公告90亿元定增预案,引入中信系信晟投资以及弘毅投资旗下的晟创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助力海外并购拓展。(证券时报)
电力央企资产整合空间大 概念股走强
国投电力(600886)宣布停牌,电力央企资产整合空间大。截至目前,概念股走强。
国投电力宣布正在筹划重大事项,从24日起停牌。至此,国投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仅有国投新集(601918)、中成股份(000151)未曾在近一年筹划重大事项。从行业属性上来看,这也是继新能泰山(000720)、长江电力(600900)之后,又一家停牌的电力央企上市公司。
点评:目前五大发电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介于28%至58%之间,提升空间大。且一家集团往往拥有多家上市公司,面临同业竞争问题。前几年行业盈利水平差,资产整合难以实施。近期随着煤价延续走弱,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同比转正,电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为提升资产证券化率提供了条件。
关注:华电国际(600027)、华能国际(600011)、国电电力(600795)、华银电力(600744)、内蒙华电(600863)。
起底“中航系”:旗下25家上市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板块,下辖140余家成员单位、近30家上市公司,中航工业指数领跑大盘。
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总数达25家,其中包含20家a股上市公司和5家港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约20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达到近52%。
从2008年组建集团公司以来,中航工业对旗下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中航”概念强势横空出世,如深南光a更名中航地产(13.44 3.94%),西飞国际更名中航飞机(38.12 -1.58%),力源液压更名中航重机(26.83 -0.78%),东安黑豹更名中航黑豹(20.01 3.3%)等。目前光“中航”打头的上市公司,即达到11家之多,另有中航新材(中航百慕新材料技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
虽然“中航系”下属上市公司飞亚达a(14.43 0.77%)、深天马a(21.75 -2.16%)、天虹商场(17.25 10.01%)、中航地产等基本与航空概念无关,但这并不妨碍“中航系”成为国内军工板块的核心,中航亦成为国内无可挑战的最大上市公司集群。
\
中航工业组建于2008年,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成立,系国内军工集团第一家成为世界500强的企业。
在中国十大军工集团,即中国航天科技(57.28 -0.21%)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49.2 9.99%)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中航工业拥有20家a股上市公司,占据十大军工集团上市公司数量一半强,也是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的一家。
在关注军工股的投资者眼里,中航工业一直是并购重组的急先锋,航空动力、中航重工等公司的重组,都曾在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
虽然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还有待时日,但其资本化运作一直风生水起。中航工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并购了30多家各类企业,实施了20项专业化重组,涉及95家成员单位,形成了飞机、发动机、发动机控制、航空电子、航空机电等一批专业化公司。
除20家a股上市公司外,“中航系”还拥有5家港股公司,分别为中航科工(2357.hk)、中航国际控股(hk0161)、中国航空工业国际(hk0232),中国环保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集团有限公司。
军工股成牛股温床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详解
我国十大军工集团目前证券化率相较于国外依旧较低,潜在资产证券化空间大,在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军工科研院改革等背景下,军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前景令人期待。
拥有73家上市公司 中国十大军工集团排行榜
以十大军工集团为例,整体证券化率仅有31%,上市资产利润仅占集团总利润的23%。而可对比的国外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在70%~8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军工企业潜在资产证券化的空间较大。
以下是我国十大军工集团旗下研究院所及上市公司梳理(数据来源于公司凯发k8国际官网及公开资料):
1、中国航天科技(000901)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1日,前身源于1956年成立的我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目前拥有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动力(34.61 2.73%)技术研究院等8个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研究院)、14家专业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
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国卫星(61.16 -1.42%)、航天机电(16.36 -0.67%)、航天动力、航天电子(24.5 0%)、四维图新(38.04 0.42%)、乐凯胶片(20.27 0.1%)和中国航天万源、航天控股、亚太卫星。
凯发k8国际官网数据显示,集团公司资产总额达2241亿元。2011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018亿元,利润总额91.4亿元。
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由总部、5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11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境内共有57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目前,集团旗下控股航天信息(68.38 -2.52%)、航天通信(30.78 -0.71%)、航天晨光(26.11 -0.76%)、航天长峰(35.88 2.54%)、航天科技和航天电器(35.05 -3.31%)6家上市公司。
3、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下辖200余家成员单位。集团公司目前拥有由中国航空研究院和33个科研院所组成的科研体系,并拥有一批达到亚洲一流或国际领先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试验设施。
旗下上市公司包括哈飞股份、洪都航空(31.58 0.1%)、中航电子(35.41 1.17%)、成发科技(54.62 0.92%)、中航黑豹(600760)、中航动力(59.21 -0.47%)、中航飞机(000768)、中航重机(600765)、航空动力、中航机电(34.95 -2.67%)、贵航股份(25.26 -0.08%)、成飞集成(53.8 5.47%)、中航光电(47.83 -2.88%)、st三鑫、中航地产(000043)、飞亚达、深天马a(000050)、天虹商场(002419)、中航电测(41.6 0.92%)、中航资本(19.04 0%)及香港上市的中航科工、中航国际控股、中国航空工业国际。
2013年,中航工业第五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跃升至第212位,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47351.2百万美元和1021.7百万美元
4、中国船舶(600150)重工集团公司
成立于1999年7月1日,拥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0多个大型实验室。
凯发k8国际官网数据显示,2008年底,中船重工总资产达到2221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405.8亿元,全年完成经济总量1145亿元,营业收入1034亿元,利润总额62.3亿元。
中船重工是中国最大的造修船集团之一,拥有46个工业企业,包括中国重工(16.12 2.54%)、风帆股份(42.38 0%)两家上市公司。
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组建于1999年7月1日,截至2013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近50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包括9家科研院所,其中2家已改制为有限公司。集团旗下另有中船股份、中国船舶、广船国际3家上市公司。
6、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现有子集团和直管单位46家,包括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等6家研究院,其中两家已改制成有限公司。
截至2013年底,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资产总额2984亿元,人员总量27.66万人。2013年,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12亿元,实现利润100.5亿元,实现经济增加值73.2亿元,位列2014年世界500强企业第152位。
旗下上市公司包括华锦股份、北方国际(38.6 5.15%)、北化股份(13.41 2.44%)、长春一东(31.45 3.01%)、光电股份(32.81 -2.47%)、北方股份(30.8 0.06%)、北方导航(49.86 -1.77%)、凌云股份(19.34 0.36%)、晋西车轴(13.42 0.15%)、北方创业(17.12 0%)、江南红箭(0 0%)和安捷利实业。
7、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成立于1999年7月,拥有长安、天威、嘉陵、建设等50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全球建立了30多个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研究院所包括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上海电控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院、西南技术工程研究院、兵器装备研究院、摩托车检测技术研究院等6个研究院所。
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原特钢(14.28 0.63%)、长安汽车(17.26 -0.63%)、建摩b(0 0%)、利达光电(25.2 1.57%)、江铃汽车(33.6 -0.18%)、中国嘉陵(11.34 0.89%)、西仪股份(17.15 2.14%)、东安动力(11.05 -0.18%)、天威保变。
8、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是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而成,所属二级成员单位58家,上市公司6家,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区。拥有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5个,国防研究应用中心6个,研究中心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7个,流动站1个,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中试线、生产线、装配线和机加工中心。
旗下上市公司包括国睿科技(54.92 -1.49%)、杰赛科技(38.1 4.76%)、海康威视(0 0%)、太极股份(0 0%)、华东电脑(51.95 -2.15%)、四创电子(75.05 1.38%)、卫士通(71.71 3.96%)。
9、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核工业部和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集团公司拥有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由所属的工业企业、公司、科研设计院所和事业单位组成。旗下上市公司包括中核科技(35.05 3.27%)、中核国际。
10、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1999年在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而成,2004年国资委批准集团公司主业为“军工工程,核电工程、核能利用,核工程技术研究、服务”。集团共有7家全资子公司(包括一家核工业工程勘察院),3个控股公司,并参股1家公司。